技术分析入门的一些感悟
看到很多新手 开始学外汇时都感到迷茫 在此谈一下我学外汇的历程和一点感悟
当初听信别人对外汇的夸大其词 误上了贼船 起初 简单了解了一外汇概况以后 开始模拟交易 做过一段时间以后 只赔不赚 然后又开始寻造能够制胜的圣杯 到处向所谓的高手大师求教 看外汇评论 跟单 学习他们的交易系统 研究指标 以求可以预测未来 但是结果却令我痛心 并且有些 技术分析入门的一些感悟 I B 让先在他代理的交易商入金多少以后 才传授所谓的内功心法 有些人甚至恶意的推销 隐瞒风险的成份 什么稳赚呀 每天赚多少呀什么的 有那么赚钱你还做什么IB呀 早就发达啦 我本人也有想过做IB但是要能切实站在客户角度去考虑问题 不要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小利益 损失客户的大利益 我也能能理解这些IB 也能谅解你们 但是你们的水平也太让人汗颜啦 经过这些以后 我决定一切 从零开始 然后我就不做模拟 只是看书学习 只要是能收集到的有关于外汇的书籍和资料 全看 并且写下读后心得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当然这段时间的学习是很枯燥的 就好像有回到啦 学生时代 真是看见书就头疼) 对外汇也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所谓的技术面 指标 和 基本面分析也有啦更新的看法 对外汇市场也有啦更深的理解 有了这些知识做基础 才初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交易规则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 都不能准确预测市场 他只能作为一个市场未来发展的参考
所有的交易系统 分析指标都有失效的时候 成功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我们能做的 只是以最小的 止损博取最大的收益 不要企图主观的去预测市场 跟着市场走 当他愿意上升的时候我们 就多 当他愿意空的时候 我们就空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模拟 感觉作单 越来越有感觉了 我的交易系统也在不断的 更新完善 以求获益的最大化
个人感悟 : 获利几率的大小 不在于技术面 和 基本面 分析 而在于盘感 他不等于你不去学习基本面和技术面 这个过程你还是要经历的
:不要企图去主观的预测市场 要跟着市场的情绪变化 来把握自己的头寸
我参与 Seata 开源项目的一些感悟
在了解 Seata 的原理之后,我就着手看 Seata 源码,继续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发现 Seata 源码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的,因此我得到了代码贡献的机会,在看源码的过程中,我参与了某些 bug 的修复,一些功能的开发,同时还对部分代码进行了优化,代码优化这点我特别有感触,因为 Seata 的 RPC 重构主要是由我完成的,由于我之前研究过一些 RocketMQ 的源码,其中就包括 remoting 模块,感觉它的设计思想非常好,于是我就将这个设计思想从 RocketMQ 带到 Seata 中。
我这里在补充一点,很多人看源码的时候,看到某些代码写得不是很优雅,瞬间不想研究下去了,我觉得这点非常不可取,我们在看源码的同时,需要秉承一种 “不拘小节,观其大意” 的精神,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码风格,如果你觉得写的不好,那么这时候你的机会就来了,这时候提个 PR 优化一波会不会更加爽?而且一个开源项目都有其本身的设计理念,不要为了拘一时小节,而忽略了其整体的架构设计。
在参与开发的过程中,相当于在玩游戏打怪升级,如果你对某个开源项目贡献了自己的代码,那么恭喜你,你成功成为了该项目的贡献者(Contributor),这时候在开源项目的贡献者名单中,就有你的大名啦,你的代码将会随着项目 run everywhere,是不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如果你一直对项目有持续的贡献,那么成为该项目的核心开发(Committer)指日可待。但需要记住一点的是,持续贡献不仅仅只是提交代码,参与 PR Code Review、输出文章、解答用户问题同样是一种贡献。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我能够从中得到什么?仅仅只是让我的代码 run everywhere?那不免太过于浮躁了。
参与开源项目会形成给予你一种学习驱动力,比方说我在重构 Seata RPC 模块时,驱动我去学习 Netty 相关知识,在写配置同步脚本时,驱动我去学习写脚本(我真的是边学边写 Seata 配置同步脚本的),在研究 Seata 配置中心实现原理时,驱动我去研究 Seata SPI 机制,并且要了解各个配置中心框架的特性等等,人性往往是懒惰的,如果你为了学而去学,很多时候你会半途而废,很多时候你做着某件事半途而废,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外界驱动力,去驱动你去坚持。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世上没有永动机,外界驱动力就是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同时,你在研究源码或者进行 PR CodeReview 时,可以看到很多大牛的编程思想,这也是你最宝贵的经验源泉,比如 Seata RPC 模块的 Processor 处理器设计思想就是我从 RocketMQ 源码中参透而来。如果你想摆脱日常 CRUD,想增进自己的编码水平,来开源做点贡献吧!
作者张乘辉,擅长消息中间件技能,负责公司百万 TPS 级别 Kafka 集群的维护,作者维护的公号「后端进阶」不定期分享 Kafka、RocketMQ 系列不讲概念直接真刀真枪的实战总结以及细节上的源码分析;同时作者也是阿里开源分布式事务框架 Seata Contributor,因此也会分享关于 Seata 技术分析入门的一些感悟 的相关知识;当然公号也会分享 技术分析入门的一些感悟 WEB 相关知识比如 Spring 全家桶等。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让你感受到作者对于技术的追求是认真的!
数据分析入行半年之经验、感悟与思考
louwill12 于 2018-05-27 08:57:23 发布 300 收藏
11-28 2054
02-01 292
最近刚刚写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篇分析报告,遇到了一些坑和大家分享一下,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有任何经验的,应该还是会有一定的好处。 行文需要注意的地方 1.文字务必是客观陈述,不要做一些猜测性的描述,因为猜测并不能给决策者带来任何价值。 2.尽可能地刨根问底,任何事情如果只是表面上说一下,决策者多问几句可能就没有下文了 数据的提取 1.数据提取前要明确需要提取数据的逻辑以及目标数据表的数据存储逻辑,以免造成这方面的数据不准确,可以事先查少量的数据,看一下表结构。 2.数据提取完后,应该及时向业务部门进行一次复核,确
03-11 202
刚毕业半年,半吊子水平的数据分析师,面试官基本上也不问你特别深层次的东西,问了一些有关职业的理解和发展规划,现在把他记录在博客上面,后续继续改正,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0X01数据分析师的理解: 一、数据分析师的产生 数据分析师并不像产品和开发那样在公司创业初期不可或缺,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因为在产品初期,产品本身就可以做数据分析,到后来业务线不断增加,产品那些忙不过来,这个时.
04-02 1043
技术分析入门的一些感悟
技术转岗产品2年,月薪翻4倍,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 17年毕业,软件工程专业,普通二本;
- 毕业后,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做Java开发一年多,月薪5000;
- 19年初,内部转岗产品,月薪提到8500;
- 20年11月入职现在的公司,月薪涨到20000,相当于翻了4倍;
- 未来规划:5年内,计划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地图,之后做到产品管理岗。
一、从迷茫到坚定,感谢引路人
在这种天天与机器交流的日子里,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份工作可能并不适合我。但我并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替代选择,直到注定要改变我命运的那天到来。
他说的这些,就像帮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终于意识到,做产品经理,可能是最适合我的职业选择。
二、为成功转岗,我的付出与收获
首先是整体的产品流程和思维方法,搭建一个基础的认知框架。这个是根本、底层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知识的骨架,学其他东西都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也会因为没有逻辑条理而变得效率低下。
只掌握方法论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做产品工作都是要把这些知识落地的。那么你就要知道,一个产品究竟是如何从0到1落地的。这个过程中,一定是要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操。
从产品的需求源头分析,到产品设计的原型方案再到产品运营的落地规划,最理想的就是自己动手做完完整的一个流程。现在很多公司招产品岗,完整实操的项目经历是加分项,甚至是必备项,非常重要。
还有一些产品工具是必备技能,比如Axure、墨刀、思维导图软件、Visio、Excel、需求管理工具等。尤其是Axure和思维导图软件,对小白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直观表达你的需求内容与逻辑思维。
一开始的时候,我经济条件比较差,只能选择自学,从人人上面找资料,跟公司的产品经理多沟通。在职学习的话,一定要充分利用每天的工作空余时间,比如地铁、公交和吃饭的时候,挤时间来学习。那时候我基本每天自学,要到1点睡觉,持续了5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感觉如果报班的话,可能3个月就差不多了。
我觉得我在起点学院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他们本身就非常有非常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还有包括温柔、友好、善良、积极,有想法等优秀的品质。在人人和起点学院的平台上,我得到了从思维到方法到落地的全方位帮助,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这些经历让我受益无穷。
三、技术转产品,思维转变先行
然后确认需求有做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行性之后,再结合系统平台考虑,这个需求会影响到哪些点。怎么做这个需求能更好贴合系统,并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把前面所有的问题想清楚之后,最终才是产出PRD文档和原型,交付开发。
我对两者的理解,技术关注的是点,产品关注的是面,产品需要将思维发散到整个面,并结合用户体验,给予用户好的体验,同时也是要为公司创造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