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匯交易平臺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2004 年1月31日 ,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政策也由规范整顿向稳步发展转变。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纷纷参股期货公司,使期货行业获得新的资金流入。大米、股指期货等新品种也即将推出。在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之际,作为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货市场将对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现代商品期货交易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金融期货(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和股票指数期货等)交易是本世纪70年代动荡的国际经济环 境下金融创新的产物,距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197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将商品期货市场运行机制和交易原则运用于金融业,建立了第一个金融 期货交易所一一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英镑、德国马克、日元和瑞士法朗等8种外币的外汇期货契约。

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市场掀起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规模、结构和效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其中,金融期货的变化发展尤 为引人注目。金融期货以其特有的内在冲击力迅速占据市场,后来者居上,其交易量远远超过其他商品期货。80年代末期,在占世界期货交易总量70%的美国期 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占所有期货交易总量的比重一直在2/3左右浮动。1990年,在美国期货交易量排名的前50种品种中,金融期货占了23种,在前10名 中竟占了7种。

继美国开创金融期货交易之后,北美、欧亚各国竞相建立金融期货市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在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1993年上半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着 手研究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在我国推广使用的可行性。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金融期货市场有套期 保值、杠杆投资和价格发现等经济功能。金融期货交易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把金融资产遇到的各类风险转移出去,实现保证生 产秩序、吸引投资、稳定收益、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美国正处金融市场风险较大时期,表现在汇率方面,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 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其他货币与美元脱钩,美元对黄金大幅度地贬值;在利率方面,对利率的最高限额放松,利率管制放松,利率波动较大;同时通货膨胀率 上升。由此可见,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正是适应了当时转移风险、实现保值,进行完全的竞争、共享信息等客观需要。我国近年来,在逐步建立金融市场 的过程中,金融抑制渐渐松动,金融改革逐步深化,金融市场上的波动性和风险性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因此,就发展的时机来说,金融期货市场将逐步建立起来。

其次,从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来看,利率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各个市场风险不同、发展程度不同,进入期货交易市场的先后顺序也不同。最先出现的是外 汇期货合同的买卖,然后是利率期货合同进入交易,接着是黄金期货市场的发展。80年代后,还出现了股票价格指数期货。随着汇率制度向汇率自由化逐步发展, 外汇期货市场将逐步推广。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会促进各种债券期货市场的发展。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中国金融系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回顾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其制度创建和发展历程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试验田。展望新时代,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将引领全面开放新格局,而期货市场国际化将成为关键的抓手之一。随着期货市场自身体量与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其可以作为改革的先锋,切实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匹配国家发展战略的多重作用。推动温故而知新,继往而开来,研究我国期货市场的规则演变和市场变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厘清期货市场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也有望为期货市场国际化路径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近三十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各项市场制度与规则体系日益完善。从长期看,我国期货市场形成与演化是制度变迁的产物,受到市场内部自身发展强劲因素的推动与长期宏观经济变化等慢变量的交替影响。历史上,期货市场的出现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变革中扮演了关键的“试验田”角色,而期货市场制度变迁的渐进性和曲折性,又决定了期货市场发展的往复、期货品种培育的次序、机构投资者占比增长的相对迟缓。研究回顾了中国期货市场迄今的制度变迁,梳理出宏观、中观与微观的三条变化主线:第一是期货市场发展鲜明的宏观阶段性,即在国家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的指引下,从逐步创建市场、发展市场到逐步规范市场;第二是在期货市场建立之后,其基本制度,尤其是监管体系的建立完善;第三是在宏观和中观制度演变背景下,期货市场交易规则的变迁,主要体现为交易所的微观交易规则变化。在三条主线的脉络分析下,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期货市场的变迁动因。
伴随我国期货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规模、品种等平稳有序发展,为自身双向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期货市场走向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期货市场以原油期货和铁矿石期货为突破口开启了国际化之路,标志着我国衍生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速。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后,期货市场的关键作用将更加凸显。在期货市场逐步成为大市场、交易规模与金额不断增长后,期货市场可以成为某些领域经济改革的推动者。在市场化改革的深水区,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价格功能,从期货市场倒逼现货市场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变迁的动因,梳理国际期货市场制度变迁与发展历程,探讨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未来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路径和相关改革建议。

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 版权所有 SHFE.COM.CN 沪ICP备1103106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路500号 邮编:200122 常见问题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Lecture

主题: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主讲人:李颖

主持人:朱波教授

时间: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下午18:30-21:05

举办地点:柳林校区(B102)

主办单位:金融学院

主讲人简介

内容简介

学院地址:四川成都温江柳台大道555号格致楼3楼-5楼 邮编:611130(柳林校区) 四川成都光华村街55号 邮编:610074 (光华校区) 联系电话:028-87092269/2212 传真:028-87092129